|
|
|
 |
海关要闻 |
当前位置:首页 - 海关要闻 |
|
| 重庆“双打”成果显著 154万余件假冒伪劣产品现形 |
| 日期:2011年7月21日
浏览[662] |
| 重庆“双打”成果显著 154万余件假冒伪劣产品现形
|
|
| 2011-07-20 |
据《重庆日报》报道 记者昨日从我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简称“双打”)汇报会上获悉,“双打”10个月来,全市有154万余件假名牌背包、劣质名酒等假冒伪劣商品现形,涉及金额上亿元。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副市长童小平参加会议。 据介绍,“双打”行动以保护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以及植物新品种权为重点内容,推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市场假冒伪劣商品的查处。 自行动开展以来,我市除了将汽车配件、手机等产品作为打假重点外,还对化肥、涂料、洗涤用品、化妆品等产品进行了执法检查,共查获了案值数百万元的违法假货。重庆海关在知识产权局的配合下,成功截获479台涉嫌侵犯商标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汽油发电机组,这是去年查获的最大一宗侵权案件,维护了“重庆造”的海外声誉。 我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共立案查处案件2900余件,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31件,捣毁窝点254个,涉案金额2.25亿元。我市各级公安机关缴获盗版、假冒、伪劣商品154万余件,捣毁生产窝点72个,涉案金额上亿元。 与此同时,依托市企业联合征信平台,我市还建立了工业产品的知识产权信用档案,把违法行为及时记载于信用档案,并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定期曝光。 在昨日的汇报会上,来渝实地检查的国务院“双打”督查组,对我市“双打”行动予以高度肯定,认为行动的开展达到了预期目的。督查组表示,作为西部惟一的直辖市,重庆在创建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过程中,在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把行政查处和刑事司法打击相结合等经验,都值得借鉴和推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