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区域通关一体化 |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通关一体化 |
|
| 光伏危局 中国光伏企业出口成本或再涨40% |
| 日期:2012年10月17日
浏览[687] |
光伏危局 中国光伏企业出口成本或再涨40%
时间:2012-10-12 来源:成都商报
11日,美国商务部就对华太阳能电池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作出终裁,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的反倾销税率从18.32%~249.96%不等,反补贴税率从14.78%~15.97%不等。 光伏危局 今年上半年,美国商务部对华太阳能电池双反调查的初裁结果是,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2.9%~4.73%的反补贴税和31.14%~249.96%的反倾销税。 虽然在终裁结果出来之前,各方已认为结果不会有太大变数,但昨日不算小的税率调整幅度,还是令业内感到有些意外。“在此种征税幅度下,中国光伏企业的成本将提高40%”,有分析师这样指出。 强烈不满 与初裁相比较,终裁结果有些出乎意料:其中,反倾销税率从31.14%下调至18.32%,最高幅度不变;反补贴税率则大大高于初裁,从“2.9%~4.73%”上升到了“14.78%~15.97%”。“调整幅度比较大,高于预期”,卓创资讯能源分析师李祾譞向记者表示。 昨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就美国对华太阳能电池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作出终裁发表谈话。他表示,美国商务部无视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的合理抗辩,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产品采取不公正的征税措施,中方对裁决结果表示强烈不满。 在“2012年中国光伏企业市值排名榜”排名第二的天合光能则发表声明称,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在2012年11月正式投票,对产业损害和紧急情势另外做出独立的判定,天合光能在此期间仍将积极扞卫自己的权益,将保留对美国商务部或者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终裁做进一步上诉的权力。 按照美方贸易救济程序,除美国商务部外,此案还需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终裁。根据目前日程,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定于今年11月23日左右作出终裁。如果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也作出肯定性终裁,即认定从中国进口的此类产品给美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威胁,美国商务部将要求海关对相关产品征收“双反”关税。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1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价值约为31亿美元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 成本上涨 从去年开始,中国光伏企业就一直厄运连连。 在这些光伏企业还没有从美国对华的高额征税标准中回过神来之际,欧盟又发动了对中国光伏电池的反倾销调查,并正在酝酿反补贴调查。而除欧美两大光伏市场外,印度等新兴市场也是蠢蠢欲动。业内人士直言,用“岌岌可危”来形容中国光伏行业的现状不算夸张。 李祾譞谈到,目前国内光伏企业对美国的出口量占整个光伏产品出口量的10%,虽然看似比例不高,但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后,“国内光伏企业的出口成本会上涨至少40%”,这就不再是一个小的比例了。 据了解,从2011年至今,产能过剩导致太阳能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多晶硅销售从2011年年初的70~80美元/公斤下降至目前的20~30美元/公斤,太阳能组件价格从去年的1.7美元/瓦降至今年年中0.85美元/瓦。即使价格下降幅度如此之大,但出口情况仍不乐观,李祾譞认为,在这样的出口状况下,由于征收关税而提价不太可能,“关税的价格只能由企业自己消化了”。 光伏危局 川企 天威新能源在欧盟调查之列 虽然欧美双反调查对国内光伏行业打击接踵而至,但目前主要针对的是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环节,这让云集了众多上游多晶硅企业的四川还能喘口气。四川永祥股份相关人士表示,欧美双反调查对上游多晶硅企业影响不大。 但事实上,欧美双反调查已经悄悄蔓延到了四川。就在美国商务部终裁结果公布前几天,欧盟公布了对华光伏反倾销调查的中国应诉企业名单,抽样调查企业总共134家,其中英利、尚德、赛维、锦州阳光、晶澳和旺能光电6家为强制应诉企业。在这一批被调查对象中,位于成都的天威新能源也成了抽样调查对象之一。 此次抽样调查对象包括电池、硅片、组件等类型企业,其中6家组件出口企业占所有被调查出口企业组件出口总量的26%;4家电池出口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电池出口总量的59%;2家硅片出口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硅片出口总量的79%。根据惯例,强制应诉企业将获得单独关税税率,15个月后这一反倾销调查将进行终裁。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建议,国内企业最好积极参与欧盟调查。从美国双反结果看,配合调查的企业会得到较低的税率,而不配合调查的企业得到的税率会偏高。
|
|
|